
通过颁奖礼,让UP主从幕后走到台前,向外界宣示他们的存在和价值,B站这才刚刚走出第一步。
B站的生态基石
刚过去的2018年末,一首整合赵本山小品诸多经典对白的洗脑神曲《改革春风吹满地》在网络刷屏。

UP主生产优质原创内容,内容聚集社区人气,人气激励UP主创作——一个由UP主、内容、社区构成的三角正向循环生态已经在B站形成。
在当下这个节点,这样的内容生态正越发显得重要。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同比增长率已由2017年初的17.1%放缓至4.2%。流量红利快速消退,为了争夺存量用户、提升粘性,平台型产品不约而同向内容平台转型。近日引起争议的“百家号”,便是百度为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而推出的信息流内容产品;如淘宝等电商平台,也开始在产品内嵌淘宝直播等内容板块,以求提升变现率。
越来越多内容产品竞相挤占用户有限的时间,内容平台面临的威胁不再只有同行,还有各种试图涉足内容、掌控流量入口的平台。
在这场内容平台与“门口野蛮人”的时间大战中,B站的最大机会在于尽快强化生态中每个环节之间的正向作用,持续提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最终让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自发形成的生态真正沉淀为平台自觉的商业模式,构建起竞争壁垒。
UP主职业化之路
在B站三角生态的循环中,要将社区人气切实转化成激励UP主创作的动力,如同《资本论》对“商品向货币转化”的论断,这是一个“真正惊险的跳跃”。
因此,要让UP主-内容-社区三者真正形成正循环,首要挑战是将UP主的人气货币化,让UP主能通过持续创作养活自己,最终把UP主作为一份全职工作。
为了提升UP主的创作积极性,2016年,B站推出让用户给喜欢UP主打赏的“充电计划”。随后,在职业化和商业化的推动下,一批头部的UP主成立自己专门的工作室,视频广告日益成为他们重要的收入渠道。出于因势利导的考虑,B站推出了“绿洲计划”,引入第三方机构为UP主对接品牌商,将广告与内容更好地结合。
2018年,B站推出“创作激励计划”,将UP主收益与作品质量挂钩。为了照顾新人UP主,粉丝量超过1000或者累计播放量达到10万的UP主即可加入计划。加入激励计划的UP主,单个原创自制稿件达到1000播放量时开始获得激励收益。具体激励收益算法由稿件本身内容价值,包括内容流行度、用户喜好度和内容垂直度等多维度指数综合计算得出。
“创作激励计划”推出后,B站加强对新人UP主的支持力度,去年夏季推出“新星计划”,月更新视频达到3个的UP主即可参加。比赛期间,点赞数和粉丝增长数达标者可获得奖金及深度合作机会。今年1月25日,B站又推出创作激励新秀奖,定期向粉丝数5万以下,且在内容垂直度、用户喜爱度、活跃度方面表现优秀的UP主提供奖励。

多元变现破局商业化难题
这就是为什么,B站策划了这一场让优质UP主集中亮相的颁奖礼。

一向在商业领域嗅觉敏锐的淘宝,也对B站优秀的草根偶像伸出了橄榄枝。去年底,淘宝宣布和B站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支持B站签约UP主建立认证的淘宝达人账户,推动内容传播与商业收益的良性互动。
在商业化路上,一些UP主已经自发探索出各种将人气转化成收益的方式,B站以外的力量介入也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全新的尝试中,有不少都可供B站顺水推舟塑造成长期的商业模式,作为更多UP主的标配,帮助这批内容创作者完成从爱好者到“创作职人”的豹变。
正如这次颁奖礼的标语——“喜欢就加油呀”,谁说这不是B站和UP主们酝酿已久,想要对粉丝们吐露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