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想一个问题:除了直播卖货,李佳琦还有什么呢?
相信看过《吐槽大会》的伙伴,都可以比较明显地感受到他的气场。
在聚光灯底下,他的谈吐,他的气度,他的控场能力,丝毫不比做主持的明星差。

除了《吐槽大会》,他还参加了一些老牌的综艺,例如:《美丽俏佳人》、《我是大美人》、《火星情报局》等。
在某次采访中,他也提到: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不只会停留在直播中,还要继续不断完善自己、沉淀粉丝,做出自己的品牌。

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朝着综艺方向、产品方向发展。这一切都刷新了大家对网红原有的认知。
无疑,李佳琦是清醒的。
因为他看清了自己不可能永远依靠直播卖货生存,就像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样,平台也有自身的红利期。
所有成功跑出的网红,依赖的都是红利期里无尽透支的勤奋和运气。

然而这一点,却并不是所有网红都能清晰认知的。
很多人,除了直播、直播还是直播,从未想过为自己打开更多的鱼塘,钓到更多的鱼,存储着作为过冬的必需品。
他们以为,直播1小时能获得的,直播10小时就能获得10倍,直播1000小时就能得到1000倍。
事实上,待到 2-3 年后,平台红利一过,也许带货事业就昙花一现。
当然,不止网红会遭遇这样的问题,这时代,明星也未能幸免。
自 18 年逃税风波后,影视行业也进入寒冬。许多明星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窘境。
连曾经因为“小燕子”红极一时的黄奕也说,她的生活也曾到达过绝境。

为了维持曝光,获取收益,许多大牌明星也只好放弃影视,跻身综艺,拼命奔跑和透支体力。
连明星都不好过了,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该怎么突破呢?
秘诀就是:折腾。
然而,并不是瞎折腾,而需要在确定性与不确定之间来回切换,不断进行赛道升级,来突破自己的线性思维。
我接触过一个新媒体小编,刚认识时她才毕业,对新媒体排版一窍不通,写作更像小学生写作文。
然而,她迅速报了5个课程学习新媒体写作和排版,只用3个月就能自己完成一个公众号从写作到运营的循环。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写作和排版都比较熟悉了之后,就会朝着下一个未接触过的阶段——粉丝增长去努力。
而她的方法论则是:混各种大咖群。
在一些付费社群、知识星球、在行等App里面,她能结识很多前辈,自己花个钱就能突破认知边界,非常值!
她的整体策略就是:完成这一个确定性周期之后,拥有获取下一周期的资格,每一个周期的结束,都意味着一次赛道的升级。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迭代,现在她已经是一个新媒体公司的总编,负责一个大号的增长、运营、写作统筹和活动策划。
而这花费的时间,只有一年。
乔布斯曾说过:
最好的程序员往往是业余的。
有些东西重要的并不是被动地学习接受,而是你去主动地探索,探索本来就包含着各种试错和改进。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错觉:我这段时间什么也没干!
保持线性努力太久,也成为一种危机。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进步缓慢,即将趋于稳定状态之时,就自查一下:
我是不是将自己局限于某条线性的道上了?
如果我想保持进步,那我的第二道、第三道线又是什么?
2020年,请拥抱不确定性
前段时间,就有朋友跟我提起:
许多品牌颠覆了我的确定性认知,以前我觉得做护肤品的,只能够垂直做护肤品。
但现在大家都开始做起跨品牌(跨圈子)、跨领域(非线性)的合作了。
例如:
食品 x 香水:德克士与气味图书馆联合出香水了;
食品 x 美妆:周黑鸭与御泥坊联合出口红了;
……

所以,许多新兴的机会,都需要我们突破自己固有的圈子与线性思维,也唯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有一线生机。
连大品牌、大明星们都在俯首努力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抱“不确定性”呢?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永远的确定。残酷的现实中,不确定性才是常态。